六堡茶

创建时间:2024-08-24 14:05
浏览量:0

六堡茶是黑茶,原产自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镇,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外形色泽黑褐,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陈醇,滋味醇厚回甘,2011年六堡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六堡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六堡茶制作过程中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摊青、杀青、揉拾、巫堆、干燥等工艺制成。可以采用泡、煮或闷泡的方式饮用,其中闷泡的方法为快速润茶一道,将干茶投入闷茶壶,注入沸水,2小时后即可饮用。

六堡茶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清嘉庆年间,其以独特的槟榔香味入选中国名茶之列,2017年六堡茶第一个国家标准《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正式实施。

 

基本信息

中文名六堡茶

外文名Liupao tea

原主产地中国广西梧州

茶叶分类黑茶

文化定位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肖健[3]

文化寓意中国红:喜庆和谐、兴旺发达

历史传承千年中国名茶

六堡茶定义DB45/T1114--2014

地理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1年第33号

批准时间2011年03月16日 

品质特点清爽醇厚、汤色澄明、味中有甜

 

发展历程

六堡茶

 

六堡茶在清代嘉庆年间,以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

清朝初期,在广州、潮州一带,六堡茶渐渐兴盛起来。至清代嘉庆年间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在两广涌现了一批六堡茶老字号。

《苍梧县志》记载虾斗茶“色香味俱佳,唯稍薄耳” 。六堡茶当年广为流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见西方在中国沿海地区非法贸易活动猖獗,便封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于是“十三行”便独占中国对外贸易。六堡茶也随之名声大噪。六堡茶的发展历经了“平三藩”、“十三行大火灾”、“太平天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诸多历史风云,几经磨难,大小茶号遍布粤桂、港澳、南洋,并将茶叶贸易做到了英国等欧洲国家。

一直以来,在中国出口的商品中,以茶叶为最大宗。大量的茶叶通过“十三行”加工、包装,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国。而六堡茶则主要以销往南洋诸国为主,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商人们凭借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华南、西南的丰富物产以最低的成本运达广州,再从广州转口外销。茶叶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六堡茶的“茶船古道”。这条熙熙攘攘、舟楫往来的“茶船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兴衰沉浮。

六堡茶在200多年前从湖南江华道县,通过广西贺州八步传入境内,品种属槠叶种。湖南茶树有槠叶种,在安化等地产的黑茶。其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大同小异,故较为可信。《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夜不变,产长行虾捅者名虾耳茶,色、香、味俱佳”。《广西特产志略》(1937年)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每年出口者,产额在60万斤以上,在民国十五、十六年间(1926年—1927年),每担估价三十元左右。

 

 

《广西通志稿》戴:“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广西农业通讯》(1945年)载:“苍梧茶尚多,尤以六堡乡(今六堡镇)为最。六堡茶(又名垌茶),颇负盛名,其余所产品质亦佳,战前(抗日战争前)交通便利,所产茶除本县饮用外,全部销售港澳等地,自抗战后,交通阻塞,销售范围日形缩小,一般茶农生活无法维持。多弃茶而经营其他,于是茶叶衰落矣。六堡乡(今六堡镇)占全县面积之半,全县面积11455亩,年产茶5450担,抗日时外销日减,估计每年平均产茶1500担左右。现有面积7500亩。”据彭庆中《中国六堡茶》载:旧时粤南在广西六堡乡(今六堡镇)合口街设庄收茶叶。广西六堡茶在历史上的年产量和销售量曾一度达到1500吨左右,抗日时期大幅度下降,仅为197.5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所恢复,1953年产六堡茶450吨,比抗日时期增加1.28倍。横县也由抗日时期年产221吨恢复到400吨。

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DB45/T 581-2009 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获得批准,进一步规范、统一六堡茶在生产、加工、检验、贸易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六堡茶质量的稳定。

 

 

从2010、2011、2012年,三年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数据看,六堡茶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分别是:6.73亿元、8.30亿元、8.79亿元,在黑茶类的排名分别是:第三、第二、第二。可以看出,近三年六堡茶的整体市场状态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制作方法

 

饮用六堡茶时,把六堡茶放在瓦锅中,加入山泉水,明火煮沸后,稍置放,待微温饮用,倍感味甘醇香,有提抻、益脾消滞、生津解暑的功效,若加适量冬蜜搅匀饮之,可治痢疾。储存五年以上的陈六堡茶,可治小儿惊风等症。六堡茶冲泡后隔夜滋味不变,汤色不浊,喝时清凉祛暑。

 

饮用效果

生物成分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祛暑、倍感舒畅。六堡茶在晾置陈化后,茶中便可见到有许多金黄色“金花”,这是有益品质的黄霉菌,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甘油三酯)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适宜人群

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血粘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高血糖(糖尿病)、尿酸高引起的痛风症等人群。清热利湿、通便驱痢、散瘀通脉、理气止痛、消脂降压、降糖安神等作用。

养生原理

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醇素高于其他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尿酸高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健身减肥。综上所述,六堡茶保健的主要功能是:1、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2、除油腻、助消化、醒酒 ;3、利尿解毒,杀菌消炎防病;4、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5、防辐射,抑制癌症;6、保健美,减肥胖,延年益寿。

 

文化定位

名家定位

 

文化学者肖健为六堡茶作文化定位时指出,梧州六堡茶与云南普洱茶同为千年中国名茶,六堡茶的文化寓意关键在于“中国红”的特色!中国红,既是中华民族的主题色彩,更是中国人的图腾崇拜、文化崇拜和精神皈依。中国红,寄寓着平安喜庆、和谐团圆、兴旺发达!中国红,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可谓是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繁荣兴旺历史的高度概括,既是民族的主题色彩,更是民族的哲学观。六堡茶演绎“中国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悠久性,以及折中、自然、和谐之美!文化定位使得六堡茶获得了海内外文化界、茶叶界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社会影响力大大增强。

 

 

根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等机构联合发布《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广西六堡茶品牌价值15.79亿元。

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知识产权永久属于梧州市人民政府所有,并对六堡茶的地理唯一属性及行业标准作了科学解释和规定。但近年来,梧州茶叶界普遍将对梧州六堡茶的理解和关注度,集中在“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上,而对梧州六堡茶历史追溯、发掘的力度仍然不够。其实,梧州六堡茶不但有着显著的自身特色,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梧州六堡茶在历史上,曾有过与云南普洱茶不相伯仲的影响和辉煌。建议,梧州六堡茶叶界积极思考,如何让梧州六堡茶在中国茶叶界重新夺回应有的地位,重铸梧州六堡茶文化千年辉煌。

 

 

社会解读

 

地理保护

产地范围

 

六堡茶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所辖行政区域。

生长环境

苍梧县的六堡镇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1500毫米,无霜期331天。六堡镇属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在境内从塘平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从梧垌到合口这些村镇,峰峦耸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较大。茶叶多种植在山腰或峡谷,距村庄远达3—10公里。那里是个林区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历史上,六堡茶产区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蚕村茶等,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质最佳。据记载:六堡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昧浓而香,往往价格昂贵。其次为黑石村所产之茶。其山为黑石与坭所造成,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茶叶大而厚。除六堡外,苍梧县的五堡乡狮寨,相邻的贺县沙田,以及岑溪、横县等20多个县市均产六堡茶,邻近的广东罗定、肇庆等地也产六堡茶。六堡大部分为云班石沙岩。风化变成黄赤色沙土,含磷、铁质多,主产茶叶。

茶树特点

 

六堡茶为灌木型中叶种,树势开展。分枝密,从芽色分有四种。即青苗茶占60%,紫芽茶占20%,大白叶茶占5%,米碎茶占15%。以青苗茶产量最高。品质也最好。

自然生长的茶树高200厘米,树幅80厘米,分枝密。节间3.6厘米。叶片半上斜着生;叶长8.3厘米,宽3.6厘米。叶形椭圆。叶色绿,叶面平滑或微隆,光泽中。叶缘微波,嫩芽梢淡绿色。有少量紫芽。茸毛少,发芽密,持嫩性较强;发芽密度702个/平方米,1芽3叶长6.2厘米,重0.46克,在3月中旬萌芽,4月初开采,属早芽种,萌芽终止期在10月中旬锯齿粗、深而稀,叶身平展稍内卷,叶质中,叶端钝尖;侧脉6—9对。

花冠直径3.9厘米,属中花种。花萼5—7片,绿色,无茸毛;花瓣6—7片,白色稍带绿,子房多茸毛。始花期在10月下旬,盛花期在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开花结果能力强。种子成熟期在10 月下旬。茶果直径1.5—3.4厘米,果皮棕褐色,果实为肾形或球形;果柄长0.6—1.3厘米,果皮厚1.5—2毫米,果实1—3室,每室1粒种子,种子圆形,少数长形,黑褐色。直径1—1.5厘米。

叶厚294.8微米;上表皮厚26.8微米,下表皮厚13.4微米;栅栏组织二层,厚107.2微米。第一层细胞排列较紧密,第二层较疏松;海绵组织厚147.7微水,细胞结构较疏松,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例为0.73:1,春茶鲜叶含水浸出物42.65%。茶多酚28.77%,氨基酸总量3.12%。咖啡碱3.77%,儿茶素143.99毫克/克。

品鉴方法

 

六堡茶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略感甜滑,香气醇陈、有槟榔香味,叶底红褐,并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如果说对其它茶类人们追求的是“青春”的滋味,那么对六堡茶而言,它打动人的则是岁月的沧桑,那愈陈愈香的特质是其它茶类不具备的。

储存方法

1、不宜密闭。

2、若茶有仓味,可置於空气中,待其仓味散尽再储存。

3、若茶汤口感“紧”或“涩”,可将茶片剥散或摊开,待其自然“回润”,益增其滋味之丰富及香气。

 

 

4、应远离厨房及有怪味处。

5、千万不可烘焙(即使低温亦不可)。

6、散仓味以每年十、十一月吹北风时,让自然风吹最佳,因北风乾燥,湿度在五十度上下(平常约七十度),另外在非下雨天时用电风扇微风吹亦可,注意勿受太阳光直射。

7、有气之茶(以50年代居多)如不立即品饮时,应保留其外纸及竹壳,以护其气,品饮前再将外纸去除,剥开"回润",经常品饮,即可渐入佳境,“回润”至适当时,即可用纸包裹储存。

8、无气或略有仓味的茶,宜将外纸斯去。

9、清理乾净,适度透气后再储存。

10、整筒竹壳茶饼若无仓味,可用外纸包裹存放,纸有调节作用可挡过度湿气。

11、以冷气送风会过於乾燥,想去除仓味时可用此法.但仓味去除后,仍需以自然空气.适当的湿度来“回润”。

工艺流程

采摘过程

 

过去,六堡茶初制由农户手工操作,采摘标准1芽3、4、5叶。其初制方法是:“将叶采下后,放于沸腾的水中,使其叶软而柔即得,约五分钟置于箩中,用木头压,至茶叶卷缩为度,然后以火焙干,干燥后以蒸气蒸至柔后,乃置于箩内存放待售。”1937年,《广西特产志略》载:“日间将茶摘取,放之于篮,入夜置釜中炒至极软,视茶内含粘液,略起胶时,即提取,乘其未冻,用器搓揉,搓之愈熟,则叶愈收缩而细小,再用微火焙干。转为黑色,成为茶叶。”

初制过程

杀青 —揉捻 —沤堆 —复揉 —干燥。六堡茶的初制工艺是:鲜叶原料多为1芽3、4叶,白天采,晚上制。六堡茶杀青锅温160℃,每锅投叶2—2.5千克,杀青机每次投叶7.5千克,下锅后先闷炒后扬炒,然后闷扬结合,嫩叶多扬少闷,老叶多闷少扬。一般杀青5—6分钟,到芽叶柔软,茶梗折而不断,叶色转为暗绿为适度。摊凉后进行揉捻,有手揉和机揉两种,手揉一次可揉l—1.5千克,机揉依揉捻机的大小而定。

复制过程

过筛整形 —拣梗拣 —拼堆 —冷发酵 —烘干—上蒸 —踩篓 —凉置陈化。六堡茶揉捻以整形为主,细胞破损为辅,叶破损率在40%即可,揉时加压要适度,其过程大体如下:轻揉 —轻压 —稍重压 —轻压 —轻揉,揉后解块。一般1—2级茶揉40分钟,3级以下的茶揉45—50分钟。揉好之后,进行沤堆,即将揉好的茶坯放入箩内或堆放在竹笪上进行沤堆发酵。这是决定六堡茶色、香、味的关键工序。堆高3—5厘米,每箩装湿茶坯15千克左右,堆沤时间在15小时以上,茶堆温度一般在40℃左右为宜。如温度高过50℃,则会烧堆,因此在沤堆过程中要注意翻堆散热。沤堆时温度低,即用60℃左右的火温将茶坯烘至五至六成干再沤堆。经过沤堆发酵之后,茶条会轻散一些,因此要进行复揉5—6分钟。六堡茶烘干也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传统的方法是用烘茶锅(烘笼),摊叶3.3厘米左右,最好是用松明火烘,烘温80—90℃,每隔5—6分钟翻拌一次,烘到六至七成干下焙摊凉半小时,即进行打足火,足火温度50—60℃,摊叶厚度6.6厘米,烘2—3小时,茶梗一折即断即可。

精制过程

先进行冷发酵,将毛茶增湿,含水量达12%。堆沤7—10天,以补初制发酵不足,当茶叶水分干到10%左右,即上蒸半小时,至叶全软为度,叶含水达到15%—16%。传统的制法是将茶炊蒸后堆置20—30天,这些沤堆的湿热作用。进一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变化。由于茶多酚非酶性氧化作用,继续使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增加,使其色、香、味加厚,达到六堡茶的特有品质风格。

凉置陈化

六堡茶的品质要陈,越陈越佳。凉置陈化,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一般以篓装堆,贮于阴凉的泥土库房,至来年运销,而形成六堡茶的特殊风格。因此,夏蒸加工后的成品六堡茶,必须经散发水分,降低叶温后,踩篓堆放在阴凉湿润的地方进行陈化,经过半年左右,汤色变得更红浓,滋味有清凉爽口感,且产生陈味,形成六堡茶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

包装方法

六堡茶一般采用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为了便于存放,也将六堡茶成品压制加工成块状、砖状、金钱状、圆柱状,还有散装。其品质特点是:色泽黑褐光润,特耐冲泡,叶底红褐色。

质量标准

品种品系

 

 

采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叶种及其分离、选育出来的品种、品系。

立地条件

保护区域范围内海拔≥100m。丘陵地貌,土壤类型为红黄壤或赤红壤等,耕作层土壤pH值4.2至6.5,土壤有机质含量≥1.5%。

栽培方式

1、种苗繁育:采用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

2、茶树栽植:时间在初冬或早春进行,密度每公顷45000至75000株。

3、施肥:采用沤熟有机质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按每采收100kg干茶计算,有机质肥施用量≥500kg。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采摘方法

1、采摘时间:鲜叶采摘一般从3月至11月。

2、采摘标准:一芽一叶至一芽三、四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

3、采摘方法:人工采摘或机械采摘。

加工工艺

六堡茶的加工工艺包括初制、精制两个过程。

一、初制加工工艺流程:鲜叶 —杀青 —初揉 —堆闷 —复揉 —干燥 —毛茶。

二、初制加工技术要求:

1、鲜叶:选用适制茶树品种芽叶为原料。

2、杀青:要均匀,杀青以叶质柔软,叶色转为暗绿色,青草气味基本消失为适度。

3、初揉:趁温揉捻至成条索。

4、堆闷:初揉结束后进行筑堆堆闷,当堆温达到55℃时,及时进行翻堆散热,当堆温降到30℃时再收拢筑堆,继续堆闷直到适度为止。

5、复揉:再次揉紧成条索。

6、干燥:干燥至茶叶含水分不超过15%,成为毛茶。

三、精制加工工艺流程:毛茶 —筛选 —拼配 —渥堆 —汽蒸 —压制成型 —陈化 —成品。

四、精制加工技术要求:

1、筛选:将毛茶通过筛分、风选、拣梗。

2、拼配:按品质和等级要求进行分级拼配。

3、渥堆:根据茶叶等级和气候条件,进行渥堆发酵,适时翻堆散热,待叶色变褐,发出醇香即可。

4、汽蒸:渥堆适度茶叶经蒸汽蒸软,形成散茶。

5、压制成型:趁热将散茶压成篓、砖、饼、沱等形状。

6、陈化:将茶叶置于清洁、阴凉、通风、无异杂味的环境内,待茶叶温度降至室温,茶叶含水量降至18%以下,先移至清洁、相对湿度在75%至90%、温度在23℃至28℃、无异杂味的环境(洞穴)中陈化,然后移至清洁、阴凉、干爽、无异杂味的仓库中陈化。陈化时间不少于180天。

质量分析

感官特色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黑褐,有光泽,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纯陈,滋味浓醇甘爽,显槟榔香味,叶底红褐或黑褐色,简而言之具有“红、浓、醇、陈”等特点。

级别 外 形 内 质
条索 整碎 色泽 净度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级 紧细、圆直 匀整 黑褐,黑,油润 陈香纯正 陈,醇厚 深红,明亮 褐,黑褐,细嫩柔软,明亮
一级 紧结、尚圆直 匀整 黑褐,黑,油润 陈香纯正 陈,尚醇厚 深红,明亮 褐,黑褐,尚细嫩柔软,明亮
二级 尚紧结,尚圆 较匀整 黑褐,黑,尚油润 净,稍含嫩茎 陈香纯正 陈,浓醇 尚深红,明亮 褐,黑褐,柔软,明亮
三级 粗实、紧卷 较匀整 黑褐,黑,尚油润 净,有嫩茎 陈香纯正 陈,尚浓醇 红,明亮 褐,黑褐,尚柔软,明亮

理化指标

1、特级至一级,含梗≤3.0%,水浸出物(干态) ≥33.5%。

2、二级至三级,含梗≤6.5%,水浸出物(干态) ≥30.0%。

3、四级,含梗≤10.0%,水浸出物(干态) ≥28.0%。

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

产品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